心水高手论坛资料大全最新

白芝勇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来源: 作者:系统管理员 阅读: 字体: 【

白芝勇是中铁一局五公司测量工高级技师、精密测量队分队长,1978年8月15日出生,巴中人,党员,本科文化。先后参与了50多条铁路、公路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线路复测、精测工作,全部一次性验收通过。先后多次在中国中铁、陕西省、国务院国资委举办的测量工技能大赛中获奖,为提升企业测绘水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11年,他荣获陕西省首届职工科技节职业技能擂台赛第一名,被授予“陕西省杰出能工巧匠”;同年还获得“陕西省工程测量技能竞赛”第一名,被授予“陕西省技术状元”;2012年,被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2013年,荣获全国“最美青工”和特别关注“最美青工”两项称号,并光荣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荣获陕西省“雷锋式职工”以及全国十大“最美职工”称号。2015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坚持 改变人生轨迹

  白芝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铁二代。从参加工作起就与精密测量难舍难分,背上了三脚架和仪器箱,整天爬山涉水穿林渡河地做着工程施工的精测工作。

  1999年,白芝勇兰州技校毕业后前往中铁一局广州东南西环高速公路建设工地。每天协助技术主管在工地放线测量时就成了小白同志的节日:不用拖钢筋扎钢筋笼了,还可以跟师傅学习测量知识。但是大多数时间要面对的还是钢筋绑扎任务。日子久了,白芝勇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做测量,一定要在测量上作出一点成绩来。

  这时候,影响白芝勇人生轨迹的人出现了:孙青海,看到了白芝勇在测量方面的热情,就让他参加了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正式地进入了精密测量行业。

  虽然人进入了精密测量行业,但是对测量仪器的使用、对测量知识的系统掌握、对现场测量技术难题的认知和解决,白芝勇有着先天的缺陷和明显的不足。对技校毕业生的他来说,只有通过学习来改变自我了。这个时候的白芝勇对“知识改变命运”有了深刻地、理性地认识。

  白芝勇先后参加了全国成人高升专考试、专升本考试,并且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石家庄铁道学院本科学历。参加工作以来,他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理论应用于实践,推动工作开展。因为坚持,成就人生。2007年,被评上了测量工高级技师,从技校毕业生成为一个本科生,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精密测量的骨干、专家。先后被授予 “陕西省知识型职工”、“全国知识型职工”等荣誉。

  在广州机场路高架桥项目的时候,白芝勇准备报考自学考试,需要一本《工程测量》,书价17.8元。到市里面去买书,单趟车程2个多小时,车票每次1元。那天中午一吃完饭,白芝勇向领导请了假,揣着20元钱去市里买书了。当白芝勇到达书店时,却发现书涨价了,18.8元。这下纠结了:买吧,就只剩下2毛钱了,就不能坐公交车回去了,走回去天也太热,路又太远了!最后白芝勇一咬牙,还是买了。忐忑不安的白芝勇揣着2毛钱来到公交车站,经过和司机商量,坐公交车顺利回到项目部。

  类似这样因为买书造成经济拮据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现在白芝勇拥有各种专业书籍软件价值上万元。每当用手上的资料和软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时,白芝勇就不觉得因为买书所遭受的经济拮据是一件难堪事了。

  专注 练就过硬本领

  白芝勇是在广州东南西环线的时候开始接触测量专业,成了一名测量工。那个时候中铁一局工地测量用的全站仪,一台仪器十几万,金贵的像宝贝疙瘩,根本不是白芝勇这些刚参加工作的“小字辈”可以碰的。全站仪太金贵了,水准仪却是可以用的。白芝勇就是利用水准仪入的行。每天下班后,等别人都走了,白芝勇就把水准仪抱到办公室,利用地面、椅子、桌子形成高差,用钢卷尺将高差量出来,然后用水准仪去测。一次次地反复操作,一直练到信手拈来,操作准确无误为止。

  刚调精密测量队工作的时候,一直以为自己动手能力还可以的白芝勇却遇到了难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进口仪器,上面的很多英文也看不懂,很多仪器都不知道怎么操作。白芝勇采取了最笨也是最管用的办法:先对照说明书,然后查字典,弄明白每一个操作界面上英语单词的意思,并把英文和译文都抄在一个小本子上,揣在兜里,忘记了就拿出来看。比如HD代表平距,SD代表斜距,HL代表水平角等。然后对照反复操作,对中、整平、观测、记录,常常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熟能生巧,正是一次次反复练习中使自己和仪器达到了“手仪”合一的境界。

  “锥处囊中,其末立见”、“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有的人一但有了机会,就会展示出自己的锋芒来。

  2004年,白芝勇代表五公司参加“中铁一局杯”测量工技能大赛。在比赛时,有一项是大地四边形测量和计算,数据计算量非常庞大,要在一个小时的比赛时间内完成可能性非常小。白芝勇就琢磨怎么更合理地使用手头的卡西欧4500计算器。他发现能够在计算器编一个很小的程序,快速完成计算。白芝勇用了18分钟完成了外业观测,然后13分钟用手上的计算器快速完成了程序的编制,接着数据输入确定,2分钟后,结果出来了,最后8分钟的实地放样。白芝勇总共用时41分钟,高质量的完成比赛!

  比赛的裁判和出题老师都不相信有人可以这么快地完成计算任务,一开始还都质疑白芝勇是不是作弊了。在经过一番论证后,裁判和出题老师发现这是一个新思路,就让白芝勇在总结大会上专题发言。

  从此,随着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白芝勇在测绘专业中崭露头角,在各级比赛中屡获殊荣。2005年“中铁一局工程测量技能竞赛选拔赛”第一名。2006年“中铁一局杯”工程测量技能竞赛第一名,“陕西省职工工程测量技能竞赛”第二名。2007年“陕西省职工工程测量技能竞赛”第一名。2010年“陕西省职工工程测量技能竞赛”第一名。2010年“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工程测量工决赛”银奖。2010年第三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2011年陕西省首届职工科技节职业技能擂台赛第一名等。

  精细 突破常规刷新规范

  用形象一点的说法,工程精密测量就是工程施工人的眼睛,就是工程实体进展的方向盘,就是盾构施工的牵引线。

  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隧道,全长3.6公里,是在建最大断面的过江隧道。白芝勇就带着他的团队通过四种有效的措施,将断面近180平米、长达80米的庞然大物——盾构机以12毫米的误差顺利钻出接收钢环——施工完成洞口这个“火圈”。

  白芝勇首先放下了第一根线:GPS这条牵引线。就是利用接收机同时接收三颗以上的卫星信号,通过计算与卫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换算出定位仪的所在位置来定位,并将此位置通过全站仪来引测给盾构机,盾构机根据所给的坐标参数确定前行方向。规范规定长度四公里以下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不超过10公分,而现场实际预留的限差只有5公分,超过了5公分将对工程的安全使用带来巨大的隐患甚至要损坏价值昂贵的盾构机。由于是过长江隧道施工,埋在长江两岸的隧道进口、出口的控制点受到的影响很大。在充分考虑沉降、偏压、潮涨潮落对控制点的影响,白芝勇决定即时对控制点三维坐标进行传递,也就是即时把GPS定位控制数据引测到隧道内,降低进口、出口控制点因为潮涨潮落等变化而产生的误差。

  于是,白芝勇又放下了第二根线:洞内交叉导线网这根线。在GPS定位确定的基准参数的基础上,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规划盾构机在地底下的运行轨迹。过江隧道盾构施工有一定弧度和曲线,这样就导致了盾构运行过程中到达的每个点的坐标都是变化的。为了让盾构准确运行,除了GPS定位之外,还必须有一种措施来确定它的运行轨迹就像在图纸上画的一样准确。白芝勇通过在传统测量一个导线环的基础上,增加了至少六个导线环,使得盾构机前行中的每一个控制点都得到了反复的运算和印证。

  如何做到更精确?白芝勇又设下了一根保险带——陀螺定向。陀螺定向是利用物体高速旋转时会一直稳定指向一个方向的性质制造出来的定向仪器。白芝勇将它与洞内交叉导线网测量进行了结合,与传统的定向一条边不同,通过陀螺定向了两条边,用这两条边方位角相减得到的夹角与全站仪实测的夹角再平差提高了陀螺定位的精度,陀螺定向边从根本上有效地降低了全站仪测量的导线网误差的叠加。看到陀螺定位能够发挥这样大作用的时候,业主赞不绝口。

  竖井,一般情况时,为了通风、增加工作面或者是设置检修孔等原因设置一条垂直与隧道的施工孔洞。“这可又是一个校正的机会啊!”白芝勇很高兴地说。于是,精确控制的又一个保险盒设置了下来。白芝勇利用竖井的位置,再引了一对GPS控制点,通过竖井定向再次对洞内控制点进行复核检算。

  2015年7月,“天和号”、“天和1号”孪生盾构机以刀盘周圈平均贴合接收钢环误差12毫米的高精度缓缓驶出长江南岸接收井,完成过江隧道贯通。

  由于综合国力和施工能力的提高,现在很多铁路公路都改变了原来依山就势随河绕弯的设计模式,隧道桥梁比例在逐步增加。这样就增加工程施工的眼睛——精密测量的工作难度。比如说隧道,在充分考虑相关因素的情况下,通过洞外GPS定位、洞内交叉导线网,基本上可以让两个相向而行的施工队伍能够准确地会师。

  在精伊霍铁路北天山隧道施工中,白芝勇团队承担的是中铁一局施工管段的测量任务,隧道施工正常。而对面某局施工的隧道出现问题:由某大学教授带队组成的“学院派”测量队伍承担的精密测量工作在连续两次完成的控制测量,数据都不一致。施工单位就想到了白芝勇的团队

  受命前来的白芝勇团队进驻现场后,和“学院派”测绘人员一起对测绘数据进行分析,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查。然后制订了自己的测量计划。首先是改变原来紧贴隧道边墙两边设置控制点的布点方法,而是一条边布设在距隧道边墙1米左右的线路上,另一条边布设在隧道中心线上;同时,进洞边测量时间由原来的白天调整到晚上测量。经过多次反复测量,数据完全吻合。这时带队的某教授请教原因。白芝勇告诉他们说:

  首先不能将两条导线边都布设在隧道边墙附近,因为隧道施工中往往把通风管、高压风管、高压线、照明灯等设备都布设在隧道边墙上,在测量过程中势必受到这些设备的热源、震动的干扰而产生了旁拆光等影响,使测量的误差值增大。

  其次,由于隧道地处天山山脉,隧道内外温差、湿度差都很大,也就造成隧道内水气大,光线在传递过程中发生折射现象。这对于精确测量来说影响很大。

  第三是天山山脉海拔高,空气透光性好,隧道外光线亮度很高。而隧道内人工照明采光,加上空气流通不是很好,空气能见度较低。这种空气亮度差异也将影响到进洞边测量的精确度。

  第四是隧道内外温差大造成湿气上升流动,造成小范围内的光线跳动,影响仪器观测的难度,进而使得测量人为误差增大。

  解决后面三个问题其实最主要就是解决光亮度差、温度差、湿度差的问题,所以我们采用了晚上进隧道测量,自然而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创新 行业水平持续领先的法宝

  在京沪高铁无砟轨道混凝土底座及支承层放样测量时,不论怎么测,误差总是过大!单人检测、两人复测、多人配合再次检测,每次误差都比较大。调整设备,多项方法检测,学习规范提高……都无法解决问题。原因是什么呢?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白芝勇陷入了沉思。

  白芝勇注意到:对中杆的对中误差约为5毫米,而整体道床的误差必须控制在2毫米。是不是因为对中杆的5毫米误差影响的呢?白芝勇和他的团队进行了验证。果然,由于对中杆本身过长,导致在无砟轨道混凝土底座测量时在有的地方无法摆正,这样就由于测量人员自身形成一个误差。同时,对中杆底部过宽,无法以2毫米的误差精度立在模板边沿,再次造成测量过程中误差的形成。原因弄清了,还是没有办法:对中杆不用不行啊!

  经过反复探讨,创新思路,找到了一块50立方厘米的正方形铁块,将其中一个四分之一角切掉,并使切面整体平滑。然后在使用过程中将这个铁块卡在整体道床上。第一次检测,数据准确;再次检测数据准确!!这就是后来被命名为“多功能底座模板精调棱镜适配器”,巧妙地利用了固定模具稳定性的特点,克服了对中杆误差较大、高铁精度较高的难题。

  户外测量人员搭配基本上都是三人一组,依靠精测人员从水准仪中能够读出水准尺上的读数为基本测量数据。在隧道或者黑暗的环境下进行工程测量,就必须在增加两个人,照手电筒!这个时候打手电的人、扶杆的人经常因为配合不好而影响读数,影响精密测量的准确性。

  在云桂铁路石林隧道的测量中,白芝勇和他的团队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拿手电筒的人连续整小时举得胳膊发麻,测量的人一遍又一遍喊得嗓子冒烟,工作效率低下,数据误差大。

  有一天晚上,白芝勇饭后出来散步,发现街边有好多摆地摊的,他们的各种小饰品在较弱灯光下却个个清晰可见,一点也不影响欣赏者和挑选者的视线。最终他发现这些摊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使用低伏电压带动LED灯。这个发现让白芝勇欣喜若狂:如果在水准尺上使用LED灯是不是就不用打手电了?

  想法很快得到大伙的支持和认可。将2条LED灯带采用并联结构固定在“Ω”形支架上,由开关控制1条LED灯带照明还是2条LED灯带同时照明来调整照明装置的光线强弱;使用时,将“Ω”形支架套在标尺上,旋紧螺丝固定好支架,按光线强度需要打开电源开关即可,测量结束后,分离电源插座,从标尺上卸下照明支架。在别的队伍还在“左一点、右一点”地调整手电筒时,白芝勇小队就已经很快地完成了测量任务,核算后测量数据的准确度也大大提高。

  白芝勇团队发明的“简易测量照明装置”被广泛推广。有人算过一笔账:仅人工成本公司年节省达两三百万。由此推开来算:如果这项成果在全国推广,那么在弱光施工情况下的精密测量中会节省多少成本呢?能提高多少功效呢?

  有很多小发明、小创新,其实看起来都很简单。比如GPS定位技术,提高长大隧道测量效率3倍以上,降低测量成本约70%;比如防风帐篷,巧妙利用正三角形及三棱台的高稳定性原理制作,有效遮挡吹动仪器脚架的强风,降低脚架共振频率,提高测量效果。比如“竖井定向测量系统应用技术” 提高了横向贯通精度,节约成本40余万元!现在该成果被广泛应用,并获得2010年全国第三届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

  “一种新型建筑物变形监测标”、“一种简易棱镜照明装置”、“精密测量仪器防风篷”、“一种改进的高速铁路CPIII标志”等9项专利,科研、论文、工艺工法等31个项目的攻关……融合传承与学习之后,白芝勇和他的团队发散思维,敢想敢做,创造出和正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

  责任 奉献企业成就自己

  十七年来,白芝勇与他的测量团队北到极寒之地,西到沙漠戈壁,南到崇山峻岭,东到大海之滨,用心血和汗水,坚持“奉献企业,快乐自己”的理念,凝聚成一项项精确的测绘成果,一次次地诠释了“奉献”的含义。

  2004年5月,刚做完阑尾手术不足十天白芝勇,因为缺人手,就主动请缨,赶到西汉高速公路进行工程复测。为了能按时完成测量任务,白芝勇带着他的小分队在汉江及其支流的两岸间不断地来回往返。在一次穿过汉江一条不知名的支流时,由于用力过大拉扯的伤口钻心的疼痛!回到驻地伤口感染,痛得彻夜难眠的他,只能用白酒暂时消炎包扎。第二天他又照常起来继续工作。

  2007年6月,五公司精密测量队派遣白芝勇带着一个平面组,对哈大客运专线进行复测。早上6点,他们带上烧饼、咸菜、背上几十公斤重的测量仪器出发了,每天徒步至少在20公里以上。被玉米叶子划过的皮肤,因为汗水的浸蚀,好似一条条毛毛虫在身上爬来爬去,痛痒难忍。但是手中还要不停地重复着架仪器、测量、记录数据等工作。白天外业辛苦一整天,晚上还要进行内业整理,复核、计算数据,有时凌晨一两点才能上床躺一会,第二天又照样出发。

  2008年1月雪灾,白芝勇在京沪高铁线上做二等水准复测。为了加快进度,他们天天在结了冰的河上爬来爬去。遇到冰薄的地方,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水里,真的是寒冷刺骨,衣服也没办法换,爬上来还得继续工作。

  白芝勇这样的经历是不胜枚举的。用白芝勇的话来说:作为工程施工的先遣部队,翻山越岭、渡河穿林自是不用说,真是受了许多苦,遭了许多罪,但是,当看到一座座隧道顺利贯通的时候、一条条公路、一条条铁路通车的那一刹那间,我感到自己的辛苦付出都得到了收获和满足,觉得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实,工作的苦和累对白芝勇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在他心底最脆弱最柔软的地方就是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嫁给工程郎,四季守空房。这可能就是做我们工程测量人妻子最真实的写照吧。一年365天,白芝勇和工友们有300多天的时间在施工一线度过。逢年过节,别人都在家团聚的时候,他们却一如既往地坚守岗位;他们的妻子,也一如既往地在家里承担着母亲、父亲,儿媳、儿子的多重责任。

  这些年,一些设计、监理单位多次向他发出邀请,甚至有个私企老板要给他25万年薪聘请他,白芝勇都毫不动心。问他为什么不去?白芝勇的回答是:我家里真的比较缺钱,妻子没工作,孩子要上学,全家就靠我一个人挣工资养家糊口,但是我不能因为钱而背弃我的企业,精测队培养了我,中铁一局五公司成就了我,我不能因为钱就离开他!人要讲良心!

责任编辑: